Huei Chiang

Violinist

  • Home
  • Music
  • Teaching
  • Gallery
  • Concert Schedule
  • Blog: Il Giardino di Turandot
  • News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 Cookie Policy
    • Legal Notice
You are here: Home / Archives for huei

寫在封國之時

May 12, 2020 by @elioverbey

Dear 老爸,
復活節這一週, 奧地利的天氣格外晴朗, 春天真的已經來臨了!
我以前從沒這種經驗, 這麼閒暇的禁足度日, 在我的小花園裡享受充足的陽光與時間。 因為天氣的美好, 還有我生活環境的優勢, 這讓我在“封城”期間有度假的感覺。
昨天我像往常(這一個月來)一樣, 下午在陽光照耀下做瑜伽。我很喜歡觀察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 每年春天開的野花也些許不一樣。你知道我的草坪開了滿地的黃色的蒲公英嗎?蜜蜂和蝴蝶每天都來我的花園採蜜。我在鋤草時, 會特別繞過草坪長花的部分, 一來像我這麼不會種花的人, 利用自然的野花來點綴草坪是懶人的方法, 二來-當我想著蜜蜂們有蜜可採時, 讓我分外的高興, 好似我做了什麼好事一般!
我一邊做著瑜伽, 聯想到近來我周遭的朋友開始對“冥想“(我們說中文一般習慣稱打坐)有興趣, 我們也會偶爾討論。當然, 我因為十年前參加的瑜伽教師受訓課程讓我學到許多冥想的技巧和方式, 可是昨天我的記憶忽然冒出一個畫面是我多年來不曾想起的…
說起來我生命中第一位教我冥想打坐的人, 是你, 不是我的瑜伽經驗。
你記得嗎?當時是我和姊姊都還在念小學的時候, 也許是我們還住在天母的時期, 所以我也許還不到十歲?你一回下班回家之後, 告訴我們說你的朋友, 或是老同學帶著你一起打坐, 你相信若我們一起學著, 會對我們多方向有幫助:譬如記憶力, 專注力, 去除雜念等等。
於是當晚我和姊姊就跟著你, 學著盤腿坐著, 從開始數自己的呼吸, 到慢慢觀察著自己的呼吸。我們應該試了15分鐘左右, 那時還說我們應該每天都花個短時間來做靜坐的練習。可想而知, 我們並沒有持續每天的打坐練習, 因為音樂班的術科學科升學壓力太大了, 當時真的每天應付考試練習主副修樂器都來不及…所以就漸漸對打坐淡忘了。
殊不知多年以後, 再度因為對瑜伽的興趣, 還有需要面對演出,考樂團等壓力, 花那15-20分鐘做冥想已經是我準備自我到最佳狀態的必須了。隨著年紀的增長, 我們都對自己有更佳的認識, 學會分析自己的行為也看到家庭帶給我們人格影響的種種優勢與缺點。我昨天想起你是第一位教我們打坐的人時, 忽然內心感覺到一股驕傲, 這驕傲不是比較下的驕傲,而是感激的心情-謝謝你身為我們的酷爸爸Cool dad!這世上應該是所有的父母們都盡量給予自己孩子最完整的付出的。不過當你的父親是第一位教你冥想靜坐的人時, 我相信沒有很多這般的例子! 尤其當時這類的想法並不流行。
我知道我們平時用簡訊軟體聯絡很方便, 用視訊也很容易, 不過當一個回憶用文章記錄下來之後, 不知怎麼就更有味道了。在這全球因為 COVID-19 封國封城下, 這段日子讓我回歸到最原始的自己, 外出只購買必需品, 為避免社交接觸, 但一個人在國外單身的日子不容易過, 所以我仍會和最有交情的朋友約出去郊外散步(散步及戶外運動仍是允許的)。 這也是個機會, 讓我看到這段期間內什麼朋友仍會和我保持聯絡, 或是誰才是我在乎且在乎我, 或是關心我的朋友。簡單的說, 是讓我在最沒有繁華多餘的娛樂選擇下, 甚至沒有工作機會下, 找到保持身心平衡, 發覺快樂的方法。這可說是我們這輩份沒經歷過戰爭的人, 難得的經歷。
而且我發現, 一個人要快樂-真的很簡單!有時真的是一個念頭的轉換, 一個頓悟的體驗!(下回分解)
前年的復活節我與姊姊在比利時同過, 去年的我與好友遊葡萄牙, 今年的我就安靜地待在Innsbruck 過著隔離的生活。
很慶幸你們身在的台灣, 是目前國際上疫情控制的最好的地方了。 希望家人們都保重, 保持身心健康。
我也會在每次做冥想之前, 好好想著你們, 獻上我的祝福。

攀登

October 30, 2018 by @elioverbey

我居住在一個十分重視運動的小山城Innsbruck 。很多人熱愛運動, 由於地理環境, 人們可以選擇滑雪,慢跑,騎自行車…還有一個很熱門的活動, 就是攀登!

在這裡近三年的生活, 這回終於由一位同事第一次帶我體會攀登。初學者的經驗, 我們當然先在室內場地練習, 由他先教我一些簡單的技巧。

簡短地寫下這回讓我靈感泉湧的地方:

1, 許多人以為要運用很多手指手臂的力量, 其實訣竅在雙腿!把重量信任的交付雙腿, 有時移動全身的力量在左腳或右腳, 注意腹部, 這裡是控制平衡的關鍵, 所以- 放鬆的呼吸。

2, 想要爬得越高, 越要與岩壁貼近。尤其想要跨越遠的距離時, 學會轉個體姿, 盡量把骨盆貼近牆壁, 再伸展腿與跨躍。

3, 攀岩也許是西方運動, 但這過程中如何轉換左右腳的身體重量, 有時藉由手臂的力量, 卻像在岩壁上打太極, 或是做瑜伽一般的優雅 J

最讓我感到興奮的是, 第一次由高空中藉由安全鎖鏈, 從上而下滑吊下來的那一瞬間!先一個字:怕!

之後再一個字:爽!

我也想不到自己會怕, 可是當我同事下邊等著我, 叫我先放開雙手, 將雙腳撐開與岩壁成45度角時, 第一, 我真的放不下手, 雖先放了右手, 可是左手卻不想放開, 所以在高空中掙扎了一下, 可是, 總不能一直待在上面啊!終於鼓起勇氣, 不去想那麼多, 心裏數著ㄧ, 二, 三, 鬆開了抓牆的雙手, 改拉著安全線, 同時在下滑的過程雙腳偶爾在牆壁向下走著, 保持身體與牆壁的安全距離, 平安抵達了地面。

重新回到地面時, 想到之前必須放手卻不敢放手的過程, 真的只能大笑!這同時間又是個多美好的經驗, 又愛又怕的, 又十分的滿足。這讓我聯想到, 為什麼 放下let go 需要如此大的勇氣?因為這不安全感, 對於即將發生的未來, 你全權交給了瞬間, 你只能相信。

你只能相信這安全鎖鏈是否之前已妥善檢查, 你只能相信你的雙腳聽從你的指揮, 你只能藉由不多想的勇氣向下滑行。

一位朋友曾說過:Letting go needs less energy, therefore is more difficult. 放手因為不需要如此多的力量, 因此也比較困難。

整個攀岩的初體驗, 讓我想到, 我們在追求時(無論是目標, 或是人際關係, 友情或愛情時), 這雙腳與骨盆的力量有如我們自己, 一步一步地踏實, 如果能緩慢不急躁的活動身體, 攀爬的體力更持久, 同時間當你越能與岩壁靠近, 你越能省力。所以身體要能開, 就如打開心胸一般。 要信任, 就要打開胸襟, 不怕親近不怕受傷, 總之, 不能怕。

而由上滑下時, 如同放下了你的執著, 放下了你之前追逐的目標, 你不能死拉著一個已經不適用的東西或感情了, 所以在放手的過程, 你必須與牆壁保持適當的空間, 免得自己身體撞傷。

所以放手, 需要適當的空間。隨著你自己的體重因地心引力下滑, 你會在恰巧的時刻回到地面(適當時刻, 你的心會療癒的!)放手- 需要自信與空間, 人們通常難以放手, 是不知道未來是否會有更好的機會或選擇, 有些人寧可保有他已認識以及習慣的Comfort zone。如同必須放下對一段感情的依戀時, 的確是需要保持距離, 因為近距離的放手不免撞得片體鱗傷。

這次攀登初體驗, 很意外的讓我有對於 “放下執著” 的感觸, 而且在高空時, 在仔細勘查下一步手該抓哪, 腳該踏哪時, 你只在現下活著: 你瞬間忘了你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身份, 你的憂慮或瑣事, 所有你的職業和夢想, 家人或朋友…

突然間你看清了, 那些是你做的, 你擁有的人事物, 可是不是你身為人的本質。你的生命本身, 比那一切還要巨大…!

一首小曲叫 ”孤獨“

October 30, 2018 by @elioverbey

一種空虛感, 不斷地侵蝕著你的心

你覺得沒人關心你, 愛你, 要你, 想你, 或是想要與你接近…

好像你做什麼, 都只為了生活, 為了達成一些目標, 為了不想讓家人擔心。

 

當然, 這只是你有時負面的想法

有時你太活在自己的想法中, 忘了想法其實只如同你的衣裳, 你穿上什麼顏色, 會有什麼感覺。你忘了你是思想的主人, 你的思想並不是你。

 

所以你自憐自艾, 看著眼前的山川美景, 竟覺得無人可以分享, 你讓淚水模糊了視線!

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痛- 也在胸腔裡穿梭。

渴望被愛。。。

 

下一秒, 你摔倒了!摔得這麼重, 這傷痛竟比你的心痛更刺骨!

醫生說:右肩鎖骨骨折了, 要請病假, 一個月無法拉小提琴了!

你當初不敢相信!你本想去醫院做檢查, 是因為這錐心刺骨痛的不正常, 你只想確定沒有大礙, 沒有骨折, 兩天後便能拉琴了!

當你接受這事實時, 你流了眼淚。你本想從現在開始, 全心專注在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 忙一點, 不再孤單。

你想不到這生理上的痛楚竟讓你暫時忘卻了囤積已久的孤獨。

或是說, 這意外讓你有了更多的時間獨處, 與自己的心接近, 找回愛你的心!

 

什麼是孤獨?孤獨很簡單, 就是當你身在與外界或與他人沒有連接的地帶。你可以在人群中孤獨, 在獨處時孤獨。你在自我的世界不斷地把自己想法放大, 雙倍的放大, 因為此時你只想活在自己的感覺中, 你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沒人理你, 沒人在乎你在做什麼, 你想找朋友每個人卻忙著自己的家庭或事業, 因為你是社會裡,這把年紀中少有的單身者…)

身為藝術創作者, 孤單有它的價值, 因為你若不會獨處, 你便無法練習或創作, 無靜不生慧。

可是, 孤獨時, 請別忘了愛自己, 真正深刻的愛惜自己, 鼓勵自己, 多對自己說些激勵的愛的語言。事實上, 你知道愛是追求不來的, 你越是尋找, 找的心急卻讓愛越跑越遠…

我們總是追尋自己沒有的事物。 當你在你身上看不到愛時, “愛”也看不到你。

不要再想著自己沒有的東西, 不要再批評自己沒達到的願望, 不要再覺得自己什麼都做得不夠好了。善護念-照顧自己的思想, 是愛自己的第一課。

你的存在, 就是愛-為什麼苦苦向外尋找呢?而分享愛, 是真正能脫離孤獨感的方法。

幫助別人, 以藝術感動人, 以行動來表示對親人與朋友的關心, 以言語, 以音樂, 以文學, 以創作, 以數學, 以教學,以建築, 以流行文化, 以一個對陌生人的微笑… 原來我們多想與他人結合, 不過這初始, 都是因為孤獨與愛並存著。

所以不用怕孤獨, 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 一個人走, 怕的是一顆孤獨沒有愛的心。

當你能在孤單時感覺到愛, 對萬物感激時, 你發現了即使一個人, 你能自己做菜吃飯, 洗碗, 能健康地走路, 慢跑, 做做運動…光是簡單的生活, 是多美好!想念家人朋友, 打通電話與他們聊聊, 和他們在一起分享生活小事, 多好!有工作有個小小溫暖的家, 多好!即使我現在只能用左手刷牙, 洗頭, 用左手慢慢地打完一篇文章…我還有左手可用, 多好!

我們常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 忘了生命原本就是個奇蹟, 而在每天每日中, 發現一些讓你微笑的人事物, 就是小天堂了!

所有生命中的“意外”都不是意外, 尤其這種由自己強大的負面思想導致發生的意外。

這回, 我由孤獨的心痛到生理的傷痛, 在療癒的過程中, 重新學會了“愛自己”。

輕聲地唱著你

May 1, 2017 by @elioverbey

蔚藍的海洋, 對於我

一直是無窮的自由

被他擁抱著

我如同魚兒班靈活

無論海浪如何衝擊著我

我安全且自在

直到, 我遇見你的那一刻

我在每顆水珠裡瞧見你美麗的心靈

你的雲淡風輕

彷彿吹拂過我眼前的山巒

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們的相遇, 真的發生過嗎?

你我之間相隔了1349公里

我躺著面向著陽光

她的溫暖與光茫擁吻著我

可我似乎可以聽到

你在遠方

正在輕聲的, 細語著世上最美的語言

我想要釋放我的心

可我的心渴望與你分享

我把我的字、我的歌

放在一個瓶子中

它不需要抵達你的港口

但它讓我的靈魂重獲自由

所以我唱著, 唱著

我輕聲唱著你

當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時

你

也不再停留

海仍然是海

藍仍然正藍

C- Camerata 音樂會相關閱讀

August 30, 2012 by @elioverbey

鋼琴家江瀅也與你們聊聊她的Cage 經驗,一篇輕巧有趣的文章! 

Dear readers 親愛的讀者們!

前幾天和一位好提到關於我們 14/09, 15/09 兩場音樂會的節目,她問我: John Cage 是誰呢?

我並不訝異,我想一般人已經很少接觸古典音樂了,

更何況是古典樂中的當代音樂領域。因為,
古典音樂和我們生活脫節(很可惜的事實),說真的不聽音樂也可以生活的很好,更何況這位John Cage,其實也沒真正寫下一首有名的旋律(Nokia 的主旋律還更為人知呢! ),他最有名的一曲竟是”無聲曲” 4, 33秒,你說這位頑童有趣不有趣?

我想我沒有必要詳細介紹他的生平,但是可以引申一些閱讀的資料,
希望能吸引大家對他有點認識, 因為我們的音樂會曲目是以影響過他的,及環繞其身邊的作曲家為主,讓大家可以依循一條捷徑來認識他和他的音樂。

John Cage 簡言之是現代音樂的先驅。大家有時在畫廊看到一種現代畫,
白白的一塊畫布上只有一黑點,或是一整塊黑布上卻是不同的黑色,你這時想著: 哈,這我也能畫! OK,現在假設是音樂,John Cage 就有點類似…我們都以為自己也能辦到,這樣的畫或音樂我們都能做, 但我們都不是那大膽的第一美術家或音樂家,而John Cage 在近70年前帶給世界的震撼就在於此。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約翰·米爾頓·凱吉(英語:John Milton Cage Jr.,1912年9月5日-1992年8月12日),美國先鋒
派古典音樂作曲家,勛伯格的學生。他最有名的作品是1952年作曲的《4’33”》,全曲三個樂章,卻沒有任何一個音符。他是即興音樂(aleatory music,或「機遇音樂」,chance music)、延伸技巧(extended technique,樂器的非標準使用)、電子音樂的先驅。雖然他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但仍普遍被認為是他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凱吉的作曲理念

  • 使用任何環境下的聲音,包括雜音
  • 運用「機遇」(如拋硬幣、算卦等)選擇順序
  • 徹底放棄形式結構
  • 運用沉默
  • 廣泛使用各種電子以及視覺手段

加料鋼琴

凱吉在音樂上的一大「貢獻」是發明(或至少是大大推廣)了「
加料鋼琴」(又稱「特調鋼琴」)這種樂器。更早的作曲家如考埃爾甚至薩蒂雖然也曾有過類似實驗,但毫無疑問凱吉是這一樂器的正式創造人。這種樂器的「製作過程」就是在普通鋼琴弦里插入各種物品,以產生特殊的聲音效果。

東方哲學

凱吉對東方哲學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易經》,
他經常用其來做即興音樂創作。

即興音樂

即興音樂(即「偶然音樂」)
是讓表演者可隨著不同演出場合自由發揮的音樂創作技巧,即興音樂的表現方式以下面三種最為常見:(1)不跟步驟的隨性作 曲;(2)讓表演者自行選擇如何演繹曲子;(3)使用非傳統或全新的創作組合、樂譜或音符,讓表演者可跳脫出原曲目規則,得以盡情詮釋曲子。從二十世紀中 葉以來,即興音樂因約翰·凱吉的推廣而廣受歡迎。

我們二重奏的曲目以 Henry Cowell 開場, 之後是Charles Ives 的奏鳴曲, John Cage 作品,下半場以Cahrles Ives 的三重奏作收場。
Henry Cowell 曾是John Cage 的老師,而Cowell 是Ives 的推崇者,也曾為Ives 寫過傳記。

我個人非常喜歡Ives的音樂,
我曾經在講座裡介紹過他的生平和一些重要的作品,他的三重奏是他最有名的室內樂作品,你們若不為John Cage 的名聲來,就位這首精彩的三重奏來吧! 我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他具有個人風格,且結合傳統及現代,是首非常好的曲目!

15/09 的音樂會中,我將演出Lou Harrison 的小提琴及打擊樂協奏曲,對我而言是首有趣,有挑戰性的新曲,
你們能想像光是小提琴,不加上樂團,卻只有打擊樂樂團的協奏曲嗎?
這首節奏性強,小提琴部分能發揮許多音色的改變,
我第一次聆聽時讓我聯想到史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典”,我在此也附上link 讓你們參考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lIeXVUh1w

你們觀察一下是怎樣的打擊樂器在做表演呢? 很有意思吧!!!

    以下為整套節目的時間表:
20世紀音樂界的發明家 約翰•凱吉百年展
9/12 (三)10:00~16:00
工作坊探討曲目
John Cage:Six Melodies for violin and keyboard
John Cage:Fontana Mix
9/13 (四)10:00~16:00
工作坊探討曲目
Charles Ives:Piano Trio
Charles Ives:Children’s Day at the Camp Meeting
9/14 (五)14:30
學生室內樂音樂會
開放學生樂團或個人報名參加,不限樂器,
演出曲目以20世紀為主,
演出參考曲目,請參考十方樂集官網:
www.musforum.com.tw。
9/14 (五)19:30
室內樂音樂會
小提琴:江蕙/鋼琴:江瀅/大提琴:張智惠
1. Henry Cowell: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2. Charles Ives:Sonata No.4 for Violin and Piano
Children’s Day at the Camp Meeting
3. John Cage:Fontana Mix
4. John Cage:Six Melodies for violin and keyboard
5. Charles Ives:Piano Trio
9/15 (六)19:30
擊樂作品音樂會
小提琴:江蕙/鋼琴:江瀅/擊樂:十方樂集
1. John Cage & Lou Harrison:Double Music
2. John Cage:Amores
3. John Cage:Third Construction
4. John Cage:Child of Tree
5. Henry Cowell:Pulse
6. Lou Harrison:Concerto for Violin with Percussion 江蕙獨奏
工作坊講師/演出者:
洪崇焜、董昭民、江瀅(鋼琴家)、江蕙(小提琴家)、張智惠(

大提琴家)

工作坊/音樂會地點:
十方樂集音樂劇場(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87巷4號,電話:0

2-2593-5811)

工作坊報名費用:新台幣3000元整
工作坊報名方式:請逕洽十方樂集
工作坊報名截止日期:2012年8月31日

9/14、9/15晚場室內樂音樂會票價:300元/每場
誠摯的邀請你們前來 工作訪的曲目介紹及14/09, 15/09兩場音樂會,相信會是兩場新奇,
與眾不同卻又能感動人心的音樂會!

與我們一起分享對音樂的愛

江蕙https://www.hueichiang.com
C- Camerata
https://sites.google.com/site/
cameratataipei/
敬邀

蘋果日報: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August 30, 2012 by @elioverbey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是真的!

蘋果日報: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August 23, 2012 by @elioverbey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是真的!

兩個月以來…

August 12, 2012 by @elioverbey

驚覺的看到自己最後一次的部落格up date, 竟然已是兩個月以前的事了!

這段時間忙是忙,在音樂會,排練和音樂會間穿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再加上我的新計畫-成為瑜珈老師的課程,生活中的靈感不缺乏,有時反倒是想法太多,時間太少,沒有坐下來靜下心的沉靜來寫文章呢。

關於在未來成為瑜珈老師的計畫,大約是五月中萌發的。其實,我今年就常想到,自從練瑜珈後,在心境,身體,神經和表演態度上,對我幫助許多,真的學到許多東西,因此很希望能用演奏和瑜珈的結合,幫助更多的人! 瑜珈老師,應該是最能助人的職業之一吧!

課程一開始,驚訝到有這麼多的東西要學:舉凡瑜珈的發展歷史,印度宗教發展,印度哲學的概論,瑜珈的八步功法(Pantajali’s Yoga sutra)甚至於身體和情緒的關係,不同的呼吸法(Pranayama), 在體位法的範圍也包括初步的身體肌肉和骨頭的構造…這麼多資料, 再加上練習瑜珈,真的體會到要當一位專業的瑜珈老師真不簡單呢! 我的老師Isabel說的好: 需要了解這些知識,因為未來你們要和”人們”一起工作啊!-要知道哪位學生有哪方面的毛病或疾病,在教學時得告訴他們有哪些代換的動作或是有些動作不該練習,也要知道學生們精神上和體能上的狀況,哪些體位法能給予他們幫助…等。

所以啦,這就是兩個月以來在學的東西了,非常的豐富,接下來還有一年半的時間才能拿到教師執照呢!我會陸續在blog上和你們分享我在音樂和瑜珈上的心得的!

下會再敘!

戰士

August 12, 2012 by @elioverbey

從小時候,就常自問: 到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這個難題,我想每個人在經歷過不同年歲,扮演過不同的生活角色時,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吧!
因為自己做為音樂人,以前覺得音樂是我的生活目標,因此覺得努力成為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是理所當然的願望,但現在的我,已不是以前單純的幻想家了-經歷了求學階段,在歐洲生活了近十五年,從學生到職業生涯,戀愛到婚姻生活,經歷過一場改變自己的車禍,因為工作體會到踏入社會後交友之難,求生存之難,因為機緣接觸到瑜珈-學習到另一種生活態度…換句話說,以前以為,我是以生命來詮釋音樂的,現在的我,卻覺得以音樂來詮釋生命才是。

沒有豐富的生命,從哪兒來動人的音樂呢?

生命真是有趣啊! 尤其當你回望著以前發生的種種,不同時段所做出的決定,甚至當時的情緒和態度或是心理的健康狀態,真的是下一步棋,影響著整盤棋局。所謂因果,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我們都常自問,如果我當時做出另一種決定,現在的我又會如何? 可惜人世間,沒有魔法可以讓我們看到下另一種決定的結果,如果你開車走錯了路,還可以回轉,但生命的時鐘,是一條向前走的路,一旦決定了方向,就得勇往直前,你可以改變方向,但卻沒辦法往回走! 是不是也因為如此,未來有許多可能性呢? 人們對於未來,常是抱著恐懼的,因為不知道會不會美夢成真、會不會成功、擁有健康、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活著,有時覺得是要解決一個接一個的難題,甚至有時幾道難題一起出現呢! 但再怎樣,有個健康的身體和心靈,把生活當做個挑戰,我們是可以應付得來的!

在學習瑜珈時,其中一個“戰士”姿勢給了我許多的靈感,當然,這要謝謝我一位很棒的瑜珈老師-Isabel帶給我的啟發:
一天早上的課程中,我們練習著Warrior Pose 英雄式:雙腳大大的張開,一腳彎曲另一腳打直著,雙手背展開,頭看前方。本來我對這個姿勢沒什麼特別喜愛的,可是Isabel說到: 假想你是位戰士,你看著前方,你想到什麼?在面對戰爭時,你的態度是什麼? 恐懼,不安,害怕?還是你抱有自信面對一切的難題? 要打贏一場戰爭時,你要想什麼呢? 看著前方,你不畏懼,你把恐懼拋在腦後,所有無關的細節或煩惱都不見了,你在此,是為了要打贏一場戰爭-做自己的戰士! Presence, Strength but Without tension 存在力+力量+不緊張!

當她說出這句話時,我覺得好像突然被當頭棒喝一般,我突然想到: 這不就是我們在舞台上表演時所要達到的境界嗎? 當你有了Presence(存在感,表現力-真的很難找到適當的中文來表達這個字的意思), Strength(力量)但卻不緊張(生理和心靈兩方面),這時音樂就可以出來了! 這時你是在享受著藝術,創造當下的藝術,近一步感動觀眾。頓時,我看著自己前方的手,彷彿見到了未來,背後方的手,是過去,而現在呢?是我自己在中央的身軀和頭部! 這是多麼驚奇的姿勢啊! 原來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三位一體的,是同時存在著! 過去發生的,所經歷所決定的事,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而我們如何看待現下的自己,所做的工作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將對未來有改變。難怪有句話說: 如果你不活在未來,未來就會活在你的過去!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活在當下”的重要啊! 而活在當下,是在當你能看清-原來,過去現在未來是在一起時, 你的一舉一動是需要有意識時,不是得過且過的,你因此學會活在每分每秒的重要! 而音樂呢,更是時間,當下的藝術,長時間的練習,是耐心和體力的結合,為的就是在舞臺上的那段時間展現你想表達的藝術,但音樂世界好手之多,競爭十分激烈,在舞台上時,已不是比較誰是較好的音樂家了,在大家技術和音樂性上都相當的情況下,倒是誰較能掌握自己的神經緊張,能把腦海裡醞釀的畫面和情緒,在當下完整的傳達給觀眾時,才是化剎那即永恆!(當然,實際上的“永恆”並不存在,我想指的是,因為藝術帶來的餘音繞樑三日的那種觸動,是讓人難以忘懷的!) 所以,我常想,真正能做到活在當下,就會知道如何做個好的音樂人!

再從音樂舞台回到人生的戰場吧! 雖然兩者其實是同一個地方:

面對戰場時,戰士們是不能猶豫的,相反的,我們得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的弱點和優點,加強弱點發展優點。以前發生的事導致內心的恐懼或不安,就讓它過去吧! 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無論再怎樣都無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的,是現下與未來,所以要決定的是:哪種態度我們該拋棄呢?哪種想法是能幫助我們的呢?讓不實用的想法隨昨日過去,培養該加強的心理建設,因為, 這會是我們面對生活的精神武器啊! 在舞台上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誰多少都出差錯,人不是完美的,也沒有所謂完美無暇的音樂家,但當你拉錯了音,走了音或是有時忘譜或跳段時,你哪有閒暇對所犯的錯後悔? 要緊的是如何接下去,往前走! 由其繼續演奏時,不能讓先前的失誤影響你的情緒,因為你還有責任把現下還有將出現的音符呈現給觀眾呢!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演奏音樂。

在自己生日的前夕,我想把這篇關於“戰士”的文章寫下, 激勵自己,也記錄下我這一年來的心理變化! 不得不說,我28歲的這一年,是我心靈成長至目前以來最豐富的一段時光(今年竟開始練習寫英文詩了!), 練習瑜珈幫助了我許多, 因而我也開始了另一段成為瑜珈老師的課程。為了應付昂貴的學費,也讓我對於金錢和時間有不同的體會。反正,生命中有苦有樂,端看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境。而哪天,無論我是身在山腳下或山頂尖,卻能同保有一顆歡喜滿足的心,接受著不同的風景,能安然自在的享受著不同的風景和心情-這樣,就足夠了。

願大家都做自己的戰士, 為生命打贏這場戰!
-Fight a good fight-!!!

以此文獻給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 All my family and friends! 尤其是我的親人-爸媽: 謝謝你們給予我生命,辛苦的養育我,給予教育。姊姊和我的先生Chris-兩位我在歐洲僅有的家人, 我們一起努力築夢!

客席指揮的重要

August 12, 2012 by @elioverbey

和一樣的樂團團員及指揮一起工作了這麼久,偶爾和外地來的客席指揮一起工作一個禮拜,可以說是為大家平常習慣的菜色加入新的調味料呢!所以,家常菜不再是習慣的味道了,縱使是同樣的菜色,可是味道竟不同了,突然間你看待”吃”的態度竟也不同了!

曾幾何時,你如此習慣了每天的菜色,有時吃飯是為了飽肚,而忘了吃的樂趣及享受有東西吃的幸福呢?

和韓國的客席指揮Young-Chil Lee一起工作,已是近一個月前的事了,但是和他一起準備表演曲目時的那份精神和感動,都一直保存在心中。我們的樂團,是個編制相當小的室內樂團,總共才十三個人而已,大家在一起工作又久,工作時間又長,所以有時“聽”的出來大家是拉慣了音符,而這位指揮Lee先生一開始和我們排練時,馬上就請大家傾聽每個聲部的聲音(這是非常非常基本的拉奏室內樂的態度,可是,人有時是健忘的,哈哈!),要求增加樂句的長度,在音色中加入“輕”的感覺,結果就在一瞬間,樂團的聲音全變了! 變的有音樂性,且充滿了生命力…

他說了許多啟發我們的話,當然,對於從小就與音樂為伍的音樂家們,這些都是應具備的常識,可是一樣工作做久了之後,大家的傾向是忘了當初學音樂的那股熱情和態度,這時,一位客席指揮的到來,從一個旁觀者的眼光帶領樂團,馬上注入了一股新氣象。因為對於一位外地來的指揮而言,這樂團對他而言也是新的工作對象,他有他的挑戰,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運用他的指揮技巧及音樂性,把樂團平常習慣演奏的風格和音色,與他個人的詮釋作為一個調和,創造出無論是他想像中要聽的音色,或是和樂團綜合出來的新風貌。

Lee指揮一在強調到,我們演奏音樂時,要“快樂的把情緒傳達給聽眾”,讓聽眾明白我們想要說的。這句話地重點是“快樂的”,表演時把情緒傳播-自然是演奏的意義,可是有誰真正的做到“快樂的”這種態度呢? 這是一句有趣的話,可是當演奏者不快樂時,演奏就變成是種工作而不是做音樂,做藝術了! 讓我銘記在心的是,當他說到-像我們這種小型的樂團,可以做到一下子大家就同時改變音樂的情緒, 且基本上是不需要指揮的。指揮在此只是幫助我們在詮釋音樂上的方向且給予掌握,但我們在拉奏時,每個人都是獨奏家! 是在一起演奏室內樂的獨奏家而不是orchestra player!

聽到這話時,我真的覺得挺感動的,因為,我從小想做的是獨奏家,從來沒想到自己在這麼年輕時就進入樂團工作,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爭取表演獨奏的機會,因為這時我覺得自己在為自己做音樂,是我最享受的時候,可是,卻沒有把這同樣的態度用在拉tutti(齊奏)的時候,但你一旦用這一樣的熱情在拉樂團時,且和一位好指揮工作,wow! 這感覺有如新生呢!音樂也變的不一樣了!

這就是我所謂的-菜色不換,口味卻變了!
這不是挺好的嗎? 就有如一瞬間,和一位認識已久的朋友聊天,卻發現無形中他的改變,因此你們聊天的話題增加了,突然像認識位新朋友一樣,結果也讓你眼界變寬,變的更有朝氣!
這就是客席指揮的重要呢!!!

  • 1
  • 2
  • Next Page »
  • English
  • Deutsch

Recent Posts

  • 寫在封國之時
  • 攀登
  • 一首小曲叫 ”孤獨“
  • 輕聲地唱著你
  • C- Camerata 音樂會相關閱讀
  • 蘋果日報: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 蘋果日報: 江蕙將登台拉小提琴
  • 兩個月以來…
  • 戰士
  • 客席指揮的重要

Music

Photograph ©Shirley Suarez
  • English
  • Deutsch
  • 中文 (台灣)

Copyright © 2025 · Eli Overbey

Copyright © 2025 · Engage Theme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

Manage Cookie Consent
We use cookies to optimize our website and our service.
Functional Always active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strictly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enabling the use of a specific service explicitly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or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transmission of a communication over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eferenc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storing preferences that are not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Statistic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anonymous statistical purposes. Without a subpoena, voluntary compliance on the part of your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or additional records from a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stored or retrieved for this purpose alone cannot usually be used to identify you.
Marketing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required to create user profiles to send advertising, or to track the user on a website or across several websites for similar marketing purposes.
Manage options Manage services Manage {vendor_count} vendors Read more about these purposes
View preferences
{title} {title} {title}